我的網誌

放榜在即   多元出路
順境不驕   逆境不餒

2019年7月7日

配合特區政府施政新風,政府團隊會多聆聽,加強就不同政策或社會關心的議題,與跨階層和不同背景的市民溝通,以更好地掌握社會脈搏,並希望透過主動接觸青年,了解關心他們的需要,確保施政更到位。

上周我分別與不同政黨的立法會議員會晤,就如何盡快處理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議程及讓香港重新出發坦誠溝通。

本周三(7月10日)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文憑試)放榜日。考獲理想成績的同學固然高興,成績未如理想的同學,亦不用灰心,只要抱著「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信念,靈活地換另一條跑道繼續努力奮鬥,同樣可達目的地,追尋個人夢想。

我寄語同學們,文憑試只是人生馬拉松的其中一段很短路程,並非終點。今時今日,「一試定終生」的說法已不合時宜。大學不是唯一的升學途徑,社會亦逐步改變過去「非讀大學不可」的傳統觀念。同學們應將目光放遠,按着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訂定清晰的目標,努力上進,不斷學習,前路必然是一條康莊大道。

報考文憑試的總人數持續下跌至今年的56 305人,而本港有22所可頒授本地學位的專上院校提供約300個學士學位課程和400個副學位課程。本地各類課程所提供的學額接近七萬個,足以滿足所有符合相關入學要求的文憑試畢業生在本港升學,同時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升學選擇。

政府重視培育青年人,為他們提供優質教育。事實上,政府視教育開支為投資,因為人力資源是香港的重要資產。2019/20年度,教育方面的經常開支預算為906億元,佔政府總經常性開支的比例超過五分之一,高踞首位。

在公帑資助界別方面,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公帑資助大學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學額維持每年15 000個。受惠於公帑資助和自資專上教育兩個界別的發展,適齡人口組別中約有一半年青人能夠入讀學士學位程度的課程,若計及入讀副學位課程的學生,現時修讀專上課程的年青人超過七成。以2018/19學年為例,近兩萬名本地學生獲取錄入讀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開辦的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包括高年級入學),另外有約一萬名新生入讀政府資助的副學位課程(由職業訓練局和教資會資助大學開辦)。自資界別方面,獲取錄入讀「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下37個課程的新生約1 800人。另外亦有約11 000人入讀其他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當中大部分獲政府每年提供免入息審查資助。而入讀自資副學位課程的新生則有近18 000人。

此外,政府積極提升副學位畢業生的升學銜接,在2018/19學年教資會資助的學士學位課程高年級收生學額增至每年5 000名,讓更多表現優秀的副學位畢業生升讀資助學士學位課程。

由2017/18學年起,文憑試考獲「3322」或以上成績的合資格同學獲提供每年約30,000元免入息審查的資助,升讀本港指定自資院校的首年學士學位課程。副學位畢業生升讀指定院校的相關銜接學位課程,亦可獲資助。

「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由2018/19學年開始恆常化,資助學額會由每屆約1 000名增加至約3 000名,資助學生修讀指定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涵蓋護理、建築及工程、創意工業、物流、檢測及認證、電腦科學、運動及康樂、金融科技、保險,以及旅遊及款待等十大範疇,讓年青人各展抱負。政府將由2019/20學年起透過該資助計劃資助每屆約2 000名學生修讀指定的自資副學位課程。已入讀有關課程的學生屆時亦可享有資助。

除了傳統的升學選擇,職業專才教育(職專教育)課程是另一個選擇。政府致力推動職專教育,培養年青人專業知識、實用技能和應有的態度,讓他們發揮所長。職專教育涵蓋不同程度的全日制及兼讀制課程,包括學士學位、副學位、毅進文憑等。

職專教育絕不遜於傳統學術教育,以專業及職業資歷為基礎,著重理論與實踐並重,讓年青人獲取專業的工作技能,學以致用。職專教育的畢業同學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同學們只要達到入學要求便可繼續修讀高級文憑或專業文憑,及後也可升讀以專業/職業為本的學士學位課程。

升學以外,投身職場一樣可以實踐夢想。年青人可突破傳統的職業觀念及地域限制,勇於嘗試多元及多階進出的升學或就業途徑,規劃自己的人生發展藍圖。

機會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不論同學繼續升學或投身職場,學習是一個終身的過程,投身職場後可持續進修,努力增值,裝備自己,確立個人發展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