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六大機構結盟   全力培育人才   促進向上流動   推動香港向前

2019年6月9日

近年,愈來愈多香港企業摒棄各自為政,放下門戶之見,攜手協作,秉持社會企業責任的精神,以香港整體發展為依歸的大方針,通過與教育及培訓機構合作,為特定行業或專業開發課程,積極促進職專教育,為香港培育人才,應付未來的人力要求,推動香港向前邁進。

這是重大但低調的「靜默革命」和企業文化改變,令我這個二十多年來長期在勞工和人力政策、教育培訓、青年發展,促進社會向上流動,以及扶貧助弱範疇工作的官員深受感動。

上月(5月21日),我出席由六間企業學院(中電學院、香港建造學院、港鐵學院、生產力學院、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和中華煤氣工程學院)聯合組成「企業技術學院網絡」(Corporate Tech Academy Network,下稱CTAN)舉辦的「職業專才-光明前程之路」活動,為青年人提供職專教育和STEM教育的資訊。

CTAN凝聚了業界多方的力量,利用網絡平台產生協同效應,同時肯定職專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CTAN在去年(2018年)學院畢業人數(非短期課程)已超過五千人。

我感謝CTAN企業成員組成「大聯盟」,具策略及前瞻性為本港建立職業人才庫,讓這輛「人才戰車」長驅直進。政府會繼續積極與社會各界共同推廣職專教育。我冀望未來有更多企業加入CTAN,履行社會責任,以壯大「人才戰車」的戰鬥力。

CTAN開辦的課程多元,配合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以香港國際航空學院開辦的「航空營運文憑」為例,為有志投身航空業的青年提供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課程和就業配對,讓學員「賺住學 學住做」,獲取認可學歷和專業技術,成就「航空夢」。

航空業對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我們的機場更是長期名列世界三甲之內。機場三跑道系統預計於2024年底落成,在三跑道系統全面啓用後,可提供約12萬個直接職位和近16萬個間接或連帶職位(當中包括與航空業相關及非相關的職位),較現時在機場工作的73 000名員工大幅增加。

在上星期(5月31日),香港機場管理局與勞工處第八度合作舉辦「香港國際機場2019職業博覽會」,有超過40家機場同業公司提供逾4 000個職位空缺。

此外,港鐵在本港、內地和澳門營運鐵路系統外,在海外積極參與營運及管理,包括澳洲墨爾本都市鐵路、瑞典斯德哥爾摩地鐵等。同時,港鐵獲得英國倫敦Crossrail(伊利莎伯線)的列車服務專營權及營運英國西南部鐵路。

為培養鐵路與運輸人才,港鐵學院開辦的「鐵路工程高等文憑」、「運輸營運及管理高等文憑」、「運輸學文憑」三個課程,為本地學生提供有系統和獲認證的課程。港鐵學院自2016年成立至今,已培育超過2 300名學員。

此外,香港建造業持續興旺。政府預計未來十年在基建的總投資將超過一萬億元。本港在建造業的人力需求殷切,正在積極加強建造業人才培訓。

與建造工程息息相關的四間企業學院(中電學院、香港建造學院、生產力學院和中華煤氣工程學院)持續開辦涵蓋不同程度的多元課程,配合香港未來發展。

一直以來,政府致力為中學畢業生提供一個靈活、多元及多階進出的升學途徑,發揮潛能,盡展所長。我想指出,大學不是唯一的升學途徑,更不是成功的唯一指標。政府透過職專教育為抱有不同理想和能力的青年人提供多元升學階梯。職專教育涵蓋不同程度的課程,包括學士學位、副學位、文憑等。

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以大學學位課程為首選,而往往忽略職專教育提供有前景就業機會的重要性。這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職專教育不大了解,或坊間對職專教育的錯誤觀感。我相信大家在了解更多有關職專教育課程和資歷架構的關係,就會明白「工字實有出頭天」。

事實上,職專教育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舉例說,同學在完成基本培訓課程後考獲技工資格,只要達到入學要求便可繼續修讀高級文憑或專業文憑,及後也可升讀以專業/職業為本的學士學位課程(例如工學士課程),獲取相關專業資格(例如工程師)。

職專教育著重理論與實踐並重,「邊學邊做」讓同學累積相關工作經驗,晉升前景和薪酬待遇甚至比大學畢業生更優厚。

我藉著這篇網誌讓學生、家長明白,無論放榜成績如何,青年人的出路是多元,前程是美好的。同學面對決擇時,難免花多眼亂,我建議大家利用放榜前這段時間,重新檢視自己的升學或就業計劃,早作準備,依從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