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把關香港  出入平安

2019年2月10日

大年初一,我到訪落馬洲陸路邊境管制站探訪當值的入境事務處(入境處)、香港海關(海關)、香港警務處和衞生署前線人員,我感謝他們及數以千計政府同事在新春佳節緊守崗位,維持各口岸暢順運作,為大量出入境市民和旅客提供高效率服務。

今年農曆新年三天假期期間(即2月5日至2月7日)約有303萬人次(包括香港居民及訪客)經各海、陸、空管制站進出香港,比較2018年同期,出入境香港的人次增加54萬,上升約22%。當中約五分之四的旅客(約237萬人次)經各陸路邊境管制站進出香港。港珠澳大橋在這三天假期有近40萬人次出入境。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西九龍站則有近27萬人次出入境。兩項大型基建項目均是迎來通車後的首個農曆新年,出入境人次均創通車以來新高。

香港是連接世界的國際樞紐,營商環境優越,治安良好,擁有世界級旅遊設施和獨特景點。無論是營商、旅遊、工作或學習的各地人士紛紛匯聚香港。

根據入境處記錄,2018年總出入境人次逾3.14億,較2017年2.99億人次增加超過1500萬,上升 5.1%。訪港旅客出入境人次逾1.3億,較2017年的1.17億增加1300多萬,即增加11.4%。一直以來,各邊境口岸同事竭力為香港把關,與內地及各國的政府機關保持緊密聯繫,共同打擊罪行,確保香港的繁榮安定。我深信,香港邊境口岸的高效率是亞洲以至全球見稱。

海關至今成立110周年,是香港邊境口岸把關工作的重要一員。緝私隊(香港海關前身)正式於1909年成立,海關由起初專責執行保障酒稅工作的25人小隊伍,逐步發展成今天先進前瞻,享譽國際,擁有編制近7500名人員的執法部門,海關可謂見證香港發展的歷史。

一直以來,海關肩負着雙重角色,既要便商利貿,亦要維護社會福祉。除了打擊走私販毒、保障稅收、維護知識產權,同時海關也執行多項法例,以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和便利正當的工商業運作、維護香港的貿易信譽,並履行相關國際義務。

在2018年,海關的執法案件達到約22600宗,較2017年多近4成,並檢獲物品總值超過12億元。當然,擔任繁重複雜的任務不能單靠循舊方式。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邊境把關更需要人才和科技的配合。

海關的培訓與時並進,並於各個口岸引入先進的查驗設備,包括在不需破壞及接觸樣品就能即時識別毒品的拉曼光譜分析儀、利用背向散射式(Backscatter)X光技術掃瞄車箱組件以檢測違禁品的輕便手提式X光檢查器、以穿透式及背向散射式X光去增強掃瞄及分析力的雙技術X光檢查器等,以提升執法能力、遏止罪案及便利清關。

以維護知識產權為例,海關除了加強執法,現發展嶄新的「大數據系統」,偵測侵權活動及掌握罪案趨勢,配合新時代的需要。

此外,2018年實施《實體貨幣及不記名可轉讓票據跨境流動條例》,就現金類物品進出香港設立申報及披露制度,以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籌集資金的活動。

入境處亦提供多項服務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入境處於1961年成立,57年來一直與時俱進,由最初200多人的編制,發展至今已成為一支近9000人的隊伍。起初主要執行出入境管制、打擊與出入境犯罪活動、簽發旅行證件及簽證等。其後,入境處接管人事登記及出生、死亡和婚姻登記的工作。

社會瞬息萬變,發展迅速,入境處亦與時俱進,積極利用先進資訊科技,制定資訊系統策略,迅速回應市民對優質公共服務日益殷切的需求。例如入境處善用科技,讓更多旅客可以使用e-道辦理出入境手續,以大大提升效率。

過往,我們離境往往要在傳統櫃枱排隊辦理離境手續。現時,各管制站共設有約700條多功能e-道可供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或訪港旅客使用。為加快處理龐大的過境客流,入境處前年推出訪港旅客自助離境服務「離境易」,採用面容辨識技術核實旅客身分,讓合資格並持有有效及符合「國際民用航空組織」規定的電子旅行證件的訪客在不需預先登記程序下,以自助方式使用e-道辦理離境手續。整個檢查平均只需約20秒,較傳統櫃枱處理的程序快約半分鐘。截至2018年年底,已有超過620萬訪客人次使用該服務。

此外,入境處正進行「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新智能身份證不但更耐用,具備更強的防偽特徵,其晶片和保障個人資料的技術提升,有效打擊偽證。入境處會協助市民更換新智能身份證達880萬張,預計2022年完成。

隨著港珠澳大橋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兩個陸路口岸開通,蓮塘/香園圍口岸預期本年內落成,邊境口岸的工作將會更重要及更多元化,逐漸轉型至更SMART工作模式,即更安全(Secure)、可衡量(Measurable)、自動化(Automated)、風險管理為本(Risk Management-based)和科技主導(Technology-driven)。

在新一年,我們會繼續默默耕耘,為香港穩定繁榮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