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人口數字的啟示

2018年9月9日

本港人口在過去40年增加接近六成,由1978年的467萬增至今年逾744萬(臨時數字為7 448 900人)。單看數字,本港的勞動力應不是問題,但事實並非如此。本港正面對人口急速高齡化和勞動力下降的雙重挑戰。

首先,長者(即65歲或以上)人口於未來20年按推算將增加接近1倍,由今年的127萬人急升至2036年的237萬人,分別佔總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的17.9%及31.1%。

第二、本港的生育水平在過去40多年大致呈現下跌的趨勢。儘管生育率近年相對2003年的低位有所回升,但仍然持續在低水平。總和生育率從1971年的每千名女性有3 459名活產嬰兒下降至2017年的1 125名,即平均每名婦女在生育齡期(15至49歲)只生育約一名孩子。按最新推算,總和生育率會繼續維持在低水平,在2066年的數字為1 166名。

第三、整體勞動人口(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按推算將會由2017年的364萬上升至2019年至2022年期間367萬至368萬的高位,然後持續下降至2031年的351萬,隨後更下降至2066年的313萬。整體勞動人口參與率(即勞動人口在15歲及以上人口所佔的比例)按推算會由2017年的59.1%下降至2066年的49.6%。

上述數字顯示,生育率持續處於低水平,勞動人口開始下降,勞動力不足都會拖慢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人口高齡化影響下,醫療和長者福利服務開支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加上開支增加,對本港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造成影響。因此,我們不能忽視人口結構改變帶來的重大挑戰。

我們的未來取決於今天的人口政策。本港需要提升勞動人口的生產力,盡量釋放潛在勞動力,同時開拓新的人力補充來源。

要豐富香港的人力資本,優化及提升本地人才培育是重要策略,讓本地人才擁有未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技能,促進向上流動,繼而惠及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包括檢討學校課程、鼓勵專上教育界別開辦更多應對個別行業人力需求的課程及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持續進修。

同時,我們積極羅致外來人才,累積人才資本,並在不影響本地工人利益下進行,包括容許具備香港需要而又供應不足的技能、知識或經驗的海外及內地人士透過不同的入境計劃來港。我們亦鼓勵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及移居海外的中國籍港人第二代子女回港發展。我在兩個星期後便會到英國倫敦進行工作訪問,並會趁機與部分當地的香港留學生及專業人士會晤,鼓勵他們回港發展。

人才是發展創科的致勝關鍵,為積極吸引和培育頂尖人才,壯大發展創科產業所需的人才庫,政府相繼推出各項措施。

創新科技署亦於上月以先導形式開展為期五年的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在創新及科技基金預留五億元,以培育及匯聚更多科技人才。當中包括博士專才庫及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

在博士專才庫企劃下,獲創新及科技基金撥款的機構、香港科技園公司和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的培育公司及從事創科工作的租戶,可獲資助聘用最多兩名博士後專才從事研發工作。基金會為每名博士後專才提供每月32,000元津貼,最長24個月。有關博士後專才須持有本地大學或具特別認受性的非本地院校頒授的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學科的博士學位。自推出以來的短短兩個多星期,我們已收到約80個申請,反應踴躍。

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以2:1的配對形式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尤其是與「工業4.0」有關的培訓。計劃由職業訓練局管理,學員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受聘於非政府和非受資助的本地企業。申請計劃培訓資助的公司,每一個財政年度的資助上限為港幣五十萬元。

此外,政府於上月(8月28日)公布首份香港人才清單,涵蓋11項最能配合香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的專業,吸引世界各地人才通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來港發展。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現時每年配額1 000個。

人才清單經廣泛諮詢持份者及業界而制訂,有助香港在吸引國際人才時取得競爭優勢,並帶動本地人才發展,拓展經濟增長及就業。

人力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因素,足夠及優質的人力是社會和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政府會矢志制訂適切的人力政策,創設共融及有凝聚力的社會,積極促進社會,尤其年青人向上流動,使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