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走塑 走即棄

2018年8月26日

廢塑膠泛濫問題迫在眉睫。過往3年,平均每日有超過2 000公噸廢塑膠被棄置於堆填區,約佔本港都市固體廢物棄置總量的兩成,當中塑膠樽、即棄塑膠餐具各約佔廢塑膠棄置量的一成。

處理廢塑膠有兩大挑戰。首先,由於塑膠物料密度低、種類多、體積大,令收集、分類、貯存及運輸廢塑膠的成本高昂。此外,塑膠原材料價格持續偏低,導致廢塑膠的回收成效不高。

自2018年1月起,內地開始禁止生活來源廢塑膠進口。本地回收業界一直沿用的廢塑膠回收作業模式(即收集、打扎和出口)已不可持續。

為展示政府回收廢塑膠的決心,及提升公眾對整體回收及減廢措施的信心,政府現計劃推行免費廢塑膠回收服務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以3個不同地區作試點,推行為期兩年,預計今(2018)年底進行招標,2019年內逐步推行。

先導計劃的回收服務主要覆蓋各區公私營住宅、學校、公營機構及環保署轄下的社區回收中心和「綠在區區」等。環保署將以服務合約形式聘請承辦商直接從上述處所收集廢塑膠,並作進一步處理,包括分揀、破碎、清洗及熱熔等相應的循環再造工序,製成再生原材料或再造產品,轉售出口或供應至本地市場,以確保回收後的廢塑膠得到妥善處理。

事實上,不少市民常用的即棄塑膠/發泡膠餐具佔本港廢塑膠棄置量約10%。以2016年為例,每日於堆填區棄置約 2 000公噸廢塑膠當中,塑膠餐具約150公噸;發泡膠餐具約40公噸。當中大部分均不可降解或降解十分緩慢,我們可以想像當即棄塑膠餐具一旦進入海洋環境便會存在一段很長時間,持續威脅海洋生物。

因此,源頭「走塑」是最根本的方法。我是支持「走塑」的一份子,經常提醒自己、家人和同事減少使用即棄塑膠餐具,當然還有在購物時自備購物袋。同時,節慶派對也盡量不要貪一時方便。在短短幾十分鐘,每人吃一點點小食,就用掉了大量即棄餐具,很可能經歷幾十年也不能降解,「一次性短命餐具」對環境構成「長命」深遠影響。

政府多管齊下積極減廢,包括就塑膠飲品樽引入生產者責任制度,促進這些膠樽的回收和循環再造;同時亦會在本立法年度展開研究,了解各地對即棄塑膠餐具的規管,深入探討適合本港的「走塑」方案。

政府一直致力鼓勵食肆提供可重用的食物容器及餐具給堂食的顧客、避免使用發泡膠餐盒盛載外賣食物,以及歡迎顧客自備餐盒購買外賣食物等。而在這個暑假,環保署亦舉辦了「走塑沙灘 餐具先行」運動。現時泳灘附近共有51間餐廳食肆和小食亭參與,透過行動避免使用或派發膠飲管及即棄塑膠餐具,推動社會建立「走塑」風氣。

為鼓勵市民養成自攜可重用水樽的習慣,從而推動源頭減廢,政府遵照停止在政府場地的自動售賣機出售一公升或以下的塑膠樽裝水的新措施,適用在今年2月20日或之後進行招標的相關自動售賣機合約、租約/租賃協議或許可。

近年社會及市民大眾「走塑」的意識明顯增強。越來越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支持「走塑」,例如行山時自備水壺不買樽裝水、喝凍飲時揚聲「走飲管」、購物時自備環保袋等。商界方面,亦有更多餐廳為自備餐具的顧客提供優惠、有酒店使用可補充的按壓式環保包裝沐浴露取代膠樽裝沐浴露、有展覽場地安裝飲水機方便參觀人士等,各界群策群力,共同支持環保。

總的來說,應對廢塑膠的問題,最有效方法是源頭減廢,市民的支持至為重要。我呼籲各界攜手,一起「走塑、走即棄」,由推廣減廢生活模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