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退休保障 全面支援

2017年1月21日

今年的施政報告就退休保障作出一系列具前瞻性和策略性的政策建議。這是特區政府自回歸以來,首次有組織和系統性地全面探討這個重要課題。

經參考公眾意見和確保財政承擔是可持續後,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一籃子切實可行的建議,對公眾和持份者意見作全面回應,亦反映政府在改善長者福祉方面的極大決心。

我必須強調「全面」二字。畢竟,「全面」的退休保障不應限於財政支援的層面。長者有不同的退休需要,部分人須倚靠社會保障,部分人只須一些生活補貼,其他人則能自給自足。因此,在探討退保前路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強調,除了聚焦於大家爭論不休的的現金津貼,更要著眼如何透過針對性服務和措施切合不同情況長者的需要。

現有退休保障制度四大支柱,互相補足。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好像一張椅子有四隻腳,任何一隻獨大或者另一兩隻被鋸短,都會令椅子失去平衡。我們認為應沿用多支柱的退休保障制度,並在確保制度在可持續和可負擔的前提下,改善每根支柱。就社會保障支柱,施政報告建議在長者生活津貼下增加一層高額援助,向資產不多於144,000元的單身長者,或資產不多於218,000元的長者夫婦,提供每人每月3,435元的高額津貼。與此同時,放寬現行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上限,單身長者由225,000元上調至329,000元,長者夫婦則由341,000元上調至499,000元。優化後的長者生活津貼預計首年將惠及58萬名長者,計劃的覆蓋率大增十個百分點至整體長者人口的47%。

對於有更大經濟需要的長者,在保留綜援以家庭為申請單位的同時,我們會取消獨立申請綜援長者的親屬須就他們有否向長者提供經濟援助提交聲明(俗稱「衰仔紙」)的安排。

在公共服務層面,醫療開支一向是長者最關注的一環。為減輕長者和家人的醫療負擔,政府建議將長者醫療券的受惠年齡由70歲降至65歲,讓額外近40萬名長者每年獲得2,000元的私營基層醫療費用;又建議讓75歲或以上並合資格領取上述新的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長者,免費使用公立醫院及診所服務,14萬名長者將因而受惠。

至於牽涉全港二百八十萬打工仔的強積金支柱,政府雙管齊下,一方面建議逐步取消強積金與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對沖」;另一方面全力支持積金局推動建立「積金易」或eMPF中央電子平台的工作,將強積金的行政程序自動化和標準化,以期進一步降低強積金戶口的行政成本。

「對沖」是老、大、難的問題,但政府沒有迴避。經深思熟慮和平衡勞資雙方的利益後,我們提出了具體建議,作為未來與持份者進一步討論的基礎。建議有三大元素。第一,取消「對沖」不具追溯力,即僱主在實施日期前的強積金供款累算權益將獲「豁免」。第二,自實施日期起的受僱期所引致的遣散費或長服金,由目前服務滿1年可獲每月工資的三分之二作補償,下調至每月工資的一半。第三,政府會自建議實施日期起的10年內以發還形式提供補貼,分擔僱主的部分額外遣散費或長服金開支。

政府的建議要求三方都要有所付出。僱主的支出會增加,但「豁免」安排和政府補貼會減輕影響;自實施日期起的遣散費或長服金比率會降低,但僱員的強積金會獲全面保障;政府亦會作出承擔,相信長遠十年的補貼有助僱主適應改變。我們會在未來三個月以開放態度與持份者進行深入討論,以期在6月底前將建議提交行政會議作決定。

不少長者表示雖然本身累積有一定資產但不敢動用。政府會就公共年金計劃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協助長者將一筆過資產轉化成每月穩定的退休收入。我們亦會研究增加備受長者歡迎的銀色債券的發行量和延長年期,並鼓勵金融界多研發與退休有關的投資產品。

上述有關退休保障的一籃子建議,旨在強化各條支柱,發揮全面保障作用。與此同時,我們會持續全方位加強各項安老服務配套。

在支援社區安老的層面,我們會邀請關愛基金推行試驗計劃,為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後離院的長者提供過渡期護理服務及所需支援,及為身體機能有輕度缺損的長者提供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我們亦會透過醫社和跨界別合作,為獨居長者和雙老家庭提供支援;推行在第二階段「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對於需要院舍照顧的長者,我們亦有一系列加強措施,並正就安老配套長遠路向制定《安老服務計劃方案》。

我們完全認同為應對人口老化和讓長者安享晚年,社會整體須為退休保障作進一步投資。未來十年,整套建議涉及的額外政府經常開支平均每年超過90億元,另一筆過開支60億元,以及少收稅款最高可達180億元。除財政支援外,一籃子建議結合相關決策局的跨專業協作,提供適切到位的服務,為退休長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最重要是,建議的優化措施都是社會可承擔、財政上可持續。我們希望不同的持份者,能夠同心為應對高齡化社會,以理性務實態度,一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