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志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共享和协同

2019年3月3日

中央政府在2月18日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指导性方向。粤港澳三地政府于2月21日在香港共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介绍《规划纲要》内容,共同探讨大湾区发展机遇及落实重点工作。

本周四(2月28日),我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回答传媒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大湾区建设迈向新台阶,令社会进一步了解大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大方向,从而思考如何掌握新机遇。《规划纲要》已详载于政制及内地事务局设立的大湾区网站(www.bayarea.gov.hk),让我在此扼要地谈谈《规划纲要》的重要性。

(一) 关乎香港长远经济发展
《规划纲要》有利于打造香港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明确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其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上述的发展方向关乎香港未来发展,遍及各行各业,牵涉到企业的业务、打工仔的前景、市民的生活,以至年青人及下一代向上流动的机会等,由此可见与香港人有密切关连。

(二)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
「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是粤港澳大湾区迈向国际的重要基础。香港享有「一国两制」独特双重优势,在大湾区建设担当重要的角色。事实上,中央领导已多次重申,大湾区建设贯彻「一国两制」、坚持「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

有部分人担忧《规划纲要》会削弱「一国两制」,但事实上《规划纲要》不但不会丝毫抵触「一国两制」的原则,不损香港单独关税区的地位,反而在推进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更加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内涵,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三) 香港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新角色
香港与国家同发展,共繁荣。香港在过去国家改革的历程中,既是「贡献者」,也是「受惠者」。时至今日,香港在建设大湾区继续担当重要角色,将会由「联系人」转向更加积极的「参与者」、「促成者」及「推广者」。香港可以将丰富的国际联系经验延伸到内地,协助引进外资,也可以与内地的企业共同开拓海外市场,拼船出海,寻找发展机遇,促进两地的经济发展,互利共赢。

(四) 三地政府共同参与
《规划纲要》是粤港澳三地政府紧密合作和与中央良性互动的最佳体现,共同制定及推出发展大湾区的政策措施。在参与《规划纲要》的编制过程中,香港特区政府努力反映各个政策局及部门征询业界及持份者所得的意见,并获得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接纳。

(五) 彰显创新、共享和协同的概念
大湾区包括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省九市,即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区内有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达1.5万亿美元,是一个庞大市场,规模与韩国相若。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可循,极具开创性,需用新思维打破传统局限,创出一条新路。

根据《规划纲要》,香港与澳门、广州、深圳并列为中心城市,并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各自发挥比较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大湾区各市结合起来,通过协同发展,发挥粤港澳三地互补的优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总的来说,《规划纲要》令社会进一步了解大湾区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大方向。香港的未来发展视乎现在如何抓紧机遇,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特区政府一直与中央相关部委和粤澳政府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制定及推出发展大湾区的政策措施。行政长官于前日(3月1日)在北京出席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行政长官和香港特区政府欢迎中央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出八项政策措施,便利香港居民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并加强大湾区人流、物流等便捷流通。

我们会竭尽所能,积极为香港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通过不同的宣传和推广活动,使企业和大众,特别是青年人,了解如何通过大湾区的机遇,拓阔发展空间,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