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志

打造文化大都会   提升软硬件实力

2017年12月3日

香港是国际文化大都会,植根于中国传统并融会多元文化。文化艺术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不但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而且是推动社会持续进步的原动力。

上星期二(十一月二十八日),我出席由民政事务局主办的「第十届亚洲文化合作论坛」,主题为「文化承传 连结多元」,合共十个亚洲国家的文化部长及高层官员参与,包括内地、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及吉尔吉斯共和国,亦有多个内地省市和澳门的高层文化代表出席论坛。今届论坛比之前的规模大,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首次参加论坛。

论坛的重点活动是「亚洲文化部长座谈会」,让与会者就推广文化艺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交流意见和分享经验。论坛期间举行有关青年、科技和文化发展的专题会议,提供平台让参与者发表真知灼见,彼此凝聚共识,集思广益,交流良方善策,以及推广文化艺术。

为了巩固香港国际文化之都的地位,推动巿民更广泛参与文化艺术,特区政府一直大力支持推动文化艺术的持续发展,分别从硬件与软件方面着手。

硬件方面,政府提供基础建设回应社会大众日益殷切的需求,占地40公顷的西九文化区(西九)是政府重要的策略性投资,以配合香港长远的文化艺术基建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东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会的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筹备,西九已逐渐成型,屹立于维港海旁,戏曲中心、艺术公园、自由空间、M+视觉文化博物馆即将陆续落成,而演艺综合剧场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筹备工作亦进行得如火如荼。西九将分阶段提供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场地,成为世界级的综合文化艺术区。

此外,政府推出「青年共享空间计划」,协助文化艺术界的青年人发挥所长。计划让已活化工厦和商厦的业主拨出楼面,透过非政府机构营运,以低于市价的租金租予青年艺术家和创业者作为共用工作空间或创作室。首批参与计划一共十位热心业主,提供合共约九万平方呎的「青年共享空间」可于明年上半年推出,预期在2018-19年推出计划第二期。

政府亦透过兴建及营运各种文化场地,包括表演场地、公共图书馆和公共博物馆来推动香港的文化艺术发展。正在兴建中的设施包括位于牛头角的东九文化中心和在西北九龙填海区第六号地盘的一个分区图书馆,工程预计在2020年完成。香港艺术馆的修缮工程预计于明年完成,并于后年分阶段重新开放。香港科学馆亦会持续更新展品,以推广「科学、科技、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和展示本地科研的最新成果。我们计划兴建一所文物修复资源中心,以提升博物馆在搜集、保存、研究和展示文物方面的功能和地位。

软件方面,政府会投放更多资源支持本地文化艺术界别。在2017-18年度,政府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总开支逾42亿元,当中并不包括基本建设工程开支、艺术及体育发展基金(艺术部分)和粤剧发展基金。这些资源主要用于为艺术活动提供场地支援、资助艺术团体、艺术教育和推广,以及支付相关的行政费用。未来数年,我们将增加资助艺术家和艺团到内地和海外演出及举办展览,并在一些内地主要城市举办「香港周」活动,旨在展示介绍香港艺术的精粹。

我们同时将于未来六年额外投放为数2.16亿元的款项(即每年3,600万元)以延续艺术行政人员培训的工作。与此同时,政府将支持艺术发展局(艺发局)进一步推动艺团与学校合作,以促进艺团和学校善用校舍作艺术空间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为日后香港的文化建设打好根基。

此外,政府透过艺发局及各地区的资助计划,协助不同类型艺团营运。政府支持长洲太平清醮、大坑舞火龙及香港文化节等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政府大力投入资源支持文化艺术发展,提升硬件及软件实力,但长远要缔造一个有利可持续蓬勃发展的环境,则必须要得到社会各界支持,共同参与,巩固香港国际文化大都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