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網誌

粵港協作 前景廣闊

2017年8月27日

上星期五(八月二十五日)我訪問廣州,為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成就展覧主持開幕禮,並與廣東省市領導會面,交流粵港合作的最新發展。

此行收穫甚豐,我在訪粵期間爭取時間與在粵的港商及學生共晉午餐,了解他們在內地工作、學習及生活的情況,聆聽他們對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意見。席間有從事工業生產、專業服務、農業發展的商界領袖,亦有在内地大學修讀醫科、國際關係丶市場營銷等的香港學生,當中更有同學未畢業已創業而且頗為成功。我尤其感到鼓舞的是,有內地港資企業雖然已在中國市場擁有卓越成就,產品更贏得健力士世界紀錄,但仍積極回港拓展高增值高技術的生產缐,憑藉「香港製造」的優質品牌效應,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推動特區政府「再工業化」的發展目標。

這些長時間在內地生活的香港人踴躍分享在內地面對的求學、就業、創業以至日常生活和經營企業所遇到的挑戰,包括兩地的教育課程丶勞福制度、專業認證、品質檢測、稅務安排等,更就如何加強兩地在不同範疇協調合作,提供非常深入和詳細的分析和建議。他們不約而同都認為香港人才以及「香港製造」的優質品牌,將會在大灣區和「一帶一路」中享有龐大的市場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他們的意見十分具體務實,對我思考香港的未來人力資源和青年發展方向,如何整合政府、商界、敎育、專業等界別的資源和力量,把握重要的區域發展機遇,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此行我也順道到廣州的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參觀。這家由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創辦的高科技公司,專門研究語音技術和人工智能,已推出從大型電信級應用到小型嵌入式應用,從電信、金融等行業到企業和消費者用戶,從手電、電視到玩具,都能夠滿足不同應用環境的語音技術產品。科大訊飛的目標是製造能聽會說、懂得思考的機器, 利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創新科技是香港與大灣區合作的重要領域,香港和深圳在河套地區發展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成為香港最大的創新科技平台,吸引兩地及海內外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每年經濟貢獻約570億元,創造約50 000個職位,為創科發展注入新動力。

這次訪問因快速渡輪機件故障,令我未能如期往南沙,親睹南沙最新面貌。南沙發展潛力優厚,大有來頭。「十三五」規劃《港澳專章》提出「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合作平台的建設」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跨區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南沙是廣州的唯一出海通道,既是珠三角的地理中心,周邊分布大灣區11個城市,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我一定會再安排到訪南沙。這個經歷令我更期待明年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通車,「一地兩檢」實施後,我可以從香港直達南沙。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擁有國際視野、人脈關係、創新思維和專業人才,可連接大灣區城市和國際社會。特區政府會致力謀劃推動大灣區城市的發展,開拓國際領域,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城市群, 為港人,尤其是年青人,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選擇, 促進社會向上流動。